熒屏聲頻伴萬家 大屏小屏傳精彩—總臺2023年節目內容制作播出述評
2024年02月23日 18:052023年,總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的政治自覺,認真履行主流媒體使命擔當,突出主題主線,強化主責主業,主題宣傳主動戰、媒體融合總體戰、精品生產持久戰取得豐碩成果,全年獲中宣部、國家廣電總局表揚36次,11件作品獲中國新聞獎、中國廣播電視大獎,在全國廣電系統接續“打頭陣、做示范”,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豐收。
聚焦核心,精心做好新思想宣傳闡釋
聚焦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全票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在江蘇考察調研等重大新聞,濃墨重彩做好重要時政報道、系列反響報道、評論報道和融媒體產品,通過多角度、多樣態的報道,充分展現總書記對江蘇的高度重視和巨大關懷,充分反映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給江蘇廣大干部群眾帶來的巨大鼓舞。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為主線,全年推出《牢記囑托 感恩奮進 走在前列》《走在前列 實干作答》《百步之內有芳草》等系列報道,形成強大宣傳聲勢。
圍繞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全黨、教育人民這個首要政治任務,推出一批分量重、品質高、影響大的理論節目、主題報道。精心創制大型通俗理論節目《中國智慧中國行》,聚焦“兩個結合”特別是“第二個結合”,貫通古與今、知與行、中與外,生動詮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全國33家衛視和重點網絡視聽平臺展播,電視端觸達人次3.086億,網絡端視頻總播放量6.4億,成為黨的創新理論大眾化傳播的現象級作品,作為案例入選中宣部《中國式現代化面對面》一書,獲總局和省委主要領導多次表揚。《時代問答》欄目持續提升品質,全年播出49期節目,聯合《求是》雜志社制作“求是”系列理論微視頻56條,藝術黨課《追光》深入城鄉基層巡講19場,推動新思想深入人心,形成“全媒體、組合式”理論傳播矩陣。總臺深化核心宣傳的經驗做法在總局召開的全國例會上作專題介紹。
聚焦主線,深入做好重大主題報道
圍繞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特別是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策劃推出《奮進現代化 江蘇新實踐——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環省行》《長江長城 黃山黃河——中國式現代化全國調研行》《新“縣”象印記——“中國式現代化”縣域調研行》《非凡中國橋》等全媒體新聞行動、融媒體產品,充分彰顯新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偉力。融媒體新聞行動《大道之行 筑夢絲路》走訪3大洲、17國、30城,全景展現共建“一帶一路”十年壯闊畫卷,網絡點擊量達25億,24條報道被中央網信辦全網推送。與全國104家交通電臺聯動,牽頭推出《雅萬高鐵今天正式啟用》跨國直播,網絡總播放量達7544萬,獲中廣聯合會高度肯定。
圍繞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推出專欄《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系列報道《基層有辦法》,制作的我省主題教育專題學習片《囑托·奮進》得到中央指導組和省委領導的充分肯定。
以強信心為重點的經濟宣傳取得良好效果。系列報道《2023經濟回眸——勇挑大梁顯擔當》《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唱響經濟發展“光明論”,深度解讀中央、省委的各項政策利好。全國全省經濟工作會議、省委全會期間,以“綜述+頭條+側記+反響”的組合報道,增強輿論引導力。融媒體新聞行動《奮楫揚帆勇爭先》《對話廳局長: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系列報道《綻放在鄉村振興路上的笑臉》《發展有“數”》,展現江蘇經濟發展最新舉措和成就。《改革開放45周年》專欄以紀念改革開放45周年為契機加強成就宣傳。聯動長江沿線11省市推出《對話長江——新潮逐浪》系列報道,熱議長三角一體化和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圍繞全國全省兩會、省委全會、第三屆江蘇發展大會、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會議等重要會議,全國開展學雷鋒活動60周年、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國家公祭日、清明節、勞動節、國慶節、全國生態文明日等重要節點,進博會、杭州亞運會、海峽兩岸青年文化月等重要活動,全年推出150組系列報道,為全省高質量發展營造了良好氛圍、提供了有力支撐。
聚焦民生,充分發揮媒體服務功能
總臺記者深入全省各地,全年圍繞300多條民生問題展開采訪,并聯動各地環保、城建、城管等部門,架設起政府和百姓溝通的橋梁,以“建設性”為原則,做到件件有追蹤,事事有回音。《零距離》堅持服務和監督并重,以幫忙維權、深度調查、評論為突破方向,全年策劃推出《城市因你而精彩》《致敬這雙手》《身邊的見義勇為》《反詐進行時》《關注民法典》等多組有影響的報道,力度銳度兼具,評論協同發力,取得良好傳播效果。《新聞360》始終聚焦社會熱點,“記者調查”“幫忙巴士”“360實驗室”等板塊關注民生民意,各具特色。《黃金時間——改革政策e解讀》全方位改版升級,采取“先網后臺”“1場網絡直播+1檔精編電視節目+N個新媒體產品”的模式,全力展示各項改革政策的“黃金價值”。《政風熱線》持續關注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通過技術創新讓問政效果更直觀。《江蘇教育新聞》服務各階段教育,重點為高考考生和大學畢業生提供有效信息。《新聞空間站》《即時資訊》滾動播出,及時提供實用信息。《新聞知識點》從新聞中尋找新知。《大林評論》《曉東有話說》等輿論監督、民生服務類節目,深入調查刨根問底,既有溫度又有態度。
聚焦精品,推出叫好叫座優質內容
堅持“優質內容為王”,積極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革命文化、創造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上線播出了一大批具有中國氣派、江蘇標識的精品力作。
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之際,傾情創作文獻紀錄片《毛澤東書信故事》,以獨特視角充分展現一代偉人的崇高風范、博大胸襟和人格魅力,受到多方高度肯定。在習近平總書記參觀鹽城新四軍紀念館后,迅速推出紀錄片《鐵軍:新四軍的故事》,大力弘揚不怕困難、不畏艱險、勇于斗爭、敢于勝利的鐵軍精神。在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創作推出紀錄片《偉大的勝利:抗美援朝啟示錄》《尋找最可愛的人》《父親的戰地家書》,從不同角度闡發和展示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南京大學留學歸國青年學者回信精神,策劃制作紀錄片《程開甲》,深情講述老一輩科學家“苦干驚天動地事,甘做隱姓埋名人”的感人故事,在央視紀錄頻道等重要平臺播出。完成重大歷史題材電視劇《張謇》劇本創作、導演遴選等相關工作,入選總局電視劇引導扶持專項資金重點影視項目,正在壓茬推進開機拍攝工作。全年創作播出《微笑天使》《金色原野》《世紀江村》等9部廣播劇。動畫片《你好,辮子姑娘》入選總局剛剛發布的“優秀國產動畫片集錦”。
各頻道頻率全年新上線《野挺有趣》《怦然心動20歲》《閃光的創始人》《溫暖的客棧》《似是故人來》《老板不知道的我》《主廚的榮耀中餐季》《萬卷江湖行》《舌尖上的鄉村》《也許你要戀愛了》《此刻,向遠方》《聽我說謝謝你》《少年故事大會》《且上書樓》等40多檔新節目。江蘇衛視跨年演唱會唱響“奮斗點亮幸福”的時代主旋律,各項數據蟬聯第一、全域收視斷層奪冠。大型文旅深度探訪融媒體節目《你所不知道的水韻江蘇》、旅行體驗類文化紀實節目《非來不可》、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課《潤心家長大課堂》等收視收聽領先、影響廣泛。王牌綜藝《最強大腦(第十季)》讓腦力對決再度強化、懸念迭起,激發青少年群體的求知欲和共鳴感。《似是故人來(第三季)》以熱點文化為切入點,內容涵蓋民間藝術、中華史前文明、海上絲綢之路、喜劇藝術、哲學等主題。紀實類文化節目《新生萬物》聯手新銳設計師設計非遺文創產品,實現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創新。國內首檔數字化人文紀錄片《且上書樓》挖掘古籍文獻的時代價值,讓古籍里的文化“活”起來。人文微紀錄片《循脈而行——江蘇省美術館典藏精品中的文脈之光》為大眾打造超時空沉浸式文化敘事體驗。《江蘇時代楷模》《江蘇最美人物》全年共發布3位時代楷模和47位最美人物的感人事跡。融屏電影欄目《光影世界》結合傳統節日和重要節點推出特別策劃,積極傳播影視文化。《成長》《我們家》《凡事講禮》等節目,聚焦家風家教、文明禮儀主題,《優漫小劇場》《童游記》《少年故事大會》探索青少年節目的創新路徑。棋牌節目《耍大牌》《摜蛋名師大講堂》《民星斗地主》《一摜成王》在內容創新、產業延伸方面成績亮眼。在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指導和支持下,承辦“我們的節日”系列主題文化活動,圍繞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7個中國傳統節日以及烈士紀念日、國慶節,調集全臺近20個部門500多人的骨干力量,線上線下相結合,推出3場晚會、1期特別節目、8場全媒體直播,累計傳播量突破6億,4次被央視《新聞聯播》報道,獲得領導、專家和群眾的廣泛好評。中秋戲曲晚會在江蘇衛視等多平臺播出,收視再創新高。《我在島嶼讀書(第二季)》入選總局“中華文化廣播電視傳播工程”重點項目。
聚焦融合,系統打造全媒體傳播鏈條
堅持以內容建設為根本,以先進技術為支撐,以創新管理為保障,引領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著力構建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高質量發展的大視聽全產業鏈新格局。
各頻道頻率加強專業化建設、集約化發展,加快向全媒體內容生產運營機構轉型。繼續舉全臺之力辦江蘇衛視,衛視頻道跨屏互動力、全網影響力保持省級衛視頭部位置,全年累計收獲全網熱搜1.7萬個,短視頻播放量超600億。江蘇新聞頻道經總局批準全新上線,突出融合特質,全天24小時播發新聞類節目,江蘇衛視和新聞頻道并機新設午間新聞節目《正午江蘇》,最新技術賦能的全媒體新聞演播室運行啟用,新聞宣傳生產能力、全媒體傳播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新聞廣播突破蘇北五市瓶頸、全面實現同步信號源播出,影視頻道和體育休閑頻道填補在個別地區落地空白,所有地面頻道實現全省完全覆蓋。
舉全臺之力辦荔枝新聞,以“泛資訊+視頻化”為定位,全面升級架構、內容、功能和運營,煥新上線17個頻道,內容豐富性、服務多樣性、新增下載用戶量、全網推送量、微博熱搜數等均大幅提升,實現天天有熱搜、周周“千萬+”,三大央媒轉載281條,中央網信辦全網推送143條,多次登上“全國廣電新媒體聯盟成員宣傳爆款top10”榜單。荔枝新聞、我蘇、大藍鯨客戶端下載用戶分別突破5300萬、1500萬、1000萬。我蘇客戶端、江蘇新聞、“潮起東方”等獲評2023長三角廣播電視媒體融合優秀案例及媒體融合品牌。荔枝云作為全省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技術支撐平臺,積極對接“蘇服辦”政務服務體系,導入1300多個服務項目,在優化服務中增強了黏性、贏得了用戶、擴大了影響。
自有平臺的傳播力建設有效提升了自制內容的影響力。豎屏短視頻欄目《主播說》《評事妹》,積極探索主流媒體在融媒體時代如何做強時政報道和評論報道。融媒體產品《了不起的趕路人》《尋找最可愛的人》《門道》《稼穡》《聲音口袋書》《二十四節氣國風說唱》《老字號里的新聲音》《長江兩岸說六朝》《大藍鯨閱分享》、融媒體直播《百步之內有芳草——打卡“最in”歷史文化街區》《為了生生不息的家園》《山河錦繡應如愿》《文物里的長江——十三省區市文明探源全媒行動》、融媒體活動《江蘇戲曲名作高校巡演》《全球網友戲迷大賽》等獲得良好社會反響。《無聲的功勛》《非遺有新人》《你好!我來自1997》全網播放量分別突破20億、18億、7.5億,《非遺有新人》入選中央網信辦“盛世中華 何以中國”十大重點宣傳項目,是唯一由省級新媒體主導的項目。網絡紀錄片《火焰藍·只為你著迷》獲人民日報點贊,網絡情景喜劇《歡喜一家人》在全國16省市IPTV平臺播出,位居電視劇類指數榜單第6位。系列短劇《梨花鎮往事》、神話繪本劇《沉香救母》、微電影《編舟記》《引針記》等作品在第十屆亞洲微電影藝術節上獲得多個獎項。《江蘇教育家長微課(第二季)》順利上線,長短視頻在多平臺推出。《江蘇省中小學開學第一課》全網觀看量超4000萬人次。
聚焦外宣,持續提升國際傳播效能
總臺圍繞機制流程、資源整合、內容打造、傳播策略等方面,加大國際傳播工作投入,取得一系列進展成效。
2023年7月,總臺整合臺內外資源,創新組織形式和業務流程,成立我蘇國際傳播中心,致力于成為中國故事的生動講述者、創新對外話語體系的探索實踐者、國家對外傳播專業方陣的重要引領者。中心成立以來,多措并舉、系統發力,聚焦提升國際傳播能力和建強國際傳播體系,在建立“一盤棋”協作機制、拓寬海外社交媒體渠道、拓展高質量國際傳播朋友圈、做強精準有效的國際傳播矩陣、多元呈現講好中國故事、打造高水平國際傳播人才隊伍等方面拿出有力舉措,取得不少成果和亮點。以“Jiangsu + You”國際傳播核心品牌為支點,開設英、法、德、俄、西、日、韓7個語種的海媒賬號,在臉書(Facebook)、亞馬遜視頻(Amazon)等國際主流的流媒體平臺運營專屬賬號和頻道。2023年,臉書的荔枝TV公共主頁(Facebook Lychee TV)觀看時長達到1.7億分鐘,播放量超過5800萬次。紫金國際臺全年首播新節目近800小時,并于2023年底落地澳門有線電視平臺。江蘇廣電國際傳播有限公司第七次榮獲“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稱號,入選江蘇省對外文化交流基地。十多個項目入選“國家文化出口重點項目”,數量位居全國省級廣電第一。
我蘇國際傳播中心通過在題材、語態、視聽呈現等方面不斷強化創新創意,打造更多海外受眾樂于接受的精品節目,提升了內容的品牌力和中國文化的影響力。大型通俗理論節目《中國智慧中國行(國際版)》將中國話語與國際視野有機結合,遵循國際傳播規律,針對國際受眾進行創新設計。目前節目正在進行后期制作,將陸續在金磚國家和上合組織國家播出,西語版還將在拉美地區播出。與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共同打造的紀錄片《沿著運河看中國》2023年9月在國家地理頻道海外首播,覆蓋20多個國家和地區約1.7億觀眾。中英合拍系列微紀錄片《東方智慧:我和中醫藥的故事》講述中醫藥的獨特魅力,邀請英國紀錄片制作人擔任導演和撰稿。口述體紀錄片《見證》通過十位南京大屠殺幸存者的珍貴口述證言,守護歷史記憶、捍衛和平正義。雙語微紀錄片《非遺有新人(第二季)》海內外稿件閱讀量及視頻播放量破10億。《子夜外賣》《了不起的趕路人》分別獲得第28屆亞洲電視大獎最佳社會關懷類節目獎和最佳數字化非虛構節目獎。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周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總臺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實踐習近平文化思想,細化落實文化強省建設行動方案,扎實推進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高質量發展,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貢獻!